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育本真五问心得体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育本真五问心得体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贵州教育水平怎么样?
贵州省处于西南部边陲,地理位置偏僻,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拥有29所普通本科院校(公办、民办、独立学院),41所高职高专院校,高校总数据全国第20位。目前贵州省的教育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还是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
贵州大学是贵州省仅有的一所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从高考划分的角度分析,咱们可以和同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比较一下,因为近几年云南 四川 贵州都是用全国卷三。
从2019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来看,贵州和云南的教育差距还是挺大,理科一本、二本录取分数线几乎相差60分左右。也就是说,同样的试卷,在贵州369能上二本学校,在云南则需要435分才能上二本。可见,贵州的教育和云南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更不用说其它发达省份,这一点不得不承认。
我只能说贵州这几年的进步很大,通过贵州省教育网公布的信息来看,最近几年贵州省先后启动并实施了四项教育有关的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等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全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实现了高于过去,高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基本目标,为西部的广大地区对穷省如何办大教育这件事作出了积极且有效尝试。
还有就是学前教育规模大幅度的增加,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阶段实现基本普及,普通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迈进。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43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近3倍。因此实施了学前教育突破工程,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的全面改薄计划,实施了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工程,中职百校大战,还实施了清镇职教城,花溪大学城建设和院校设置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教育的信息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农村教师待遇不断的改善,教育内涵建设的更加丰富。
总之贵州省的教育在不断的学习和进步之中,希望以后会越来越好吧!
作为贵州人,我对贵州的教育水平有切身体会:虽然近年来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贵州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就高校的总体数量和质量与全国其它省市相比,还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相对于新时期贵州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材的需求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相信在国家、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省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贵州这种不利的现状会慢慢的得到改变。全省人民对贵州教育的明天充满希望和信心。谢谢关注贵州!
说实话贵州的教育在全国肯定算是落后了,在城市还好,学校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在农村就不行了,很多农村特别是山区里的孩子条件特别艰苦,我大学的时候去过很多地方,毕节黔南黔东南的那些山里我都去过,真的很落后,小学几个年级的学生挤在两间甚至一间教室里,老师一般只有一个,我去毕节的时候遇见那个老师他是他们附近几个村里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毕业以后就留在村里教书,他当时是考上大学的但是因为没钱交学费所以没去上大学。他那个学校大概有五六十人,一到六年级都有,当时我问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作业多不多,他说他在家里很忙没有时间做作业,又问他忙什么,他说早上天没亮就起来放牛然后再来上学,下午放学以后继续放牛还要割猪草,晚上剥玉米。
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帮家里做事情,只有在学校才能认认真真地学习。所以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城里孩子有的教育环境和家庭条件他们都没有,家庭条件可以不说,但是同为中国人,应该都要享受到相同的教育环境吧。
读《论语》有哪些感受和心得?
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分享自己的体会。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一本书。它记录了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全书20章,16000左右字。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成书。
2000多年以来,它成为一本中国家喻户晓的必备必读之书。有人称它为中国的《圣经》,可见它的地位。我读《论语》经年,感觉常读常新,总是有不同的体悟。再次谈一下感受。
《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作为儒家学派的原典,通过言论、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四书》里面,它是其它三部的源头。《论语》寄托了先知们对于人格与道义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了解儒学,非得从《论语》入手。《论语》所体现的文化追求,成就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象。
《论语》是实现个人内圣外王的入门圭皋。
中国人的修齐治平的慎独观,是一种自内而外的修养过程,这与西方是不同的。它事实上铸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学习,还是你甚至没感觉到,《论语》的观念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它依然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规范。
《论语》能够满足当代人的心理需要并指导我们的生活。
中国文化渊源博长,儒家学说独放异彩。当今社会急剧变动,中华文明能否在世界文化之林实现复兴,通过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促进,开拓创新,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明智选择。
钱穆先生认为每个中国人的两大任务,一是自己读《论语》,二是劝别人读。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没必要奉为万能救世良药,但是它的积极作用却永远是一些新生事物代替不了的。
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论语》中原文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一路走来,也曾有过些许荣耀,也是自诩爱学、学习还可以的,但是看到这句话,自惭形秽。扪心自问,自己何时做到了勤奋好学,哪怕是如此的千万分之一。古之圣人,敝衣寒食,毕其生以学,是我们现在的学生望其项背所不能的啊!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岂能不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少抱怨言,踏踏实实地做啊!
《论语》一书哲理甚深,有很多地方我自己根本不能理解,而且只是粗略地读了第一遍。
《论语》是一部道德宝典,它涵盖了做人处事、交友、修身、齐家、治国等方方面面,世人给予它“半部《论语》治天下”高度评价。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他教育人要有孝心有仁心,勤奋好学,积极入世。倘若能精读《论语》,领会其精神实质,并付诸践行,就能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也就能更好地立身世。
人有不如己有,你有这样的体会吗?为什么?
说到这句话,我们这儿还流传着“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老婆汉子还隔着一只手”。
这种说法励志也好自私也罢,我认为关键还要自己奋力拼搏换来的丰硕成果,还是比较稳妥踏实,羡慕嫉妒别人,不但对人对己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还劳心分心浪费不必要的精力,何苦呢?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贪图安逸必定没戏;前进路上多艰辛,德配索取须坚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育本真五问心得体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育本真五问心得体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