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整治教育乱象心得体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整治教育乱象心得体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六年级女孩班级卫生没搞好,不仅被老师罚要做几周卫生,还要罚款十元,老师这样做合理吗?
老师做的不妥,教育学生的方法是很多的。
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尊敬师长、如何热爱劳动等,学生把这些作为一种高兴的事,一种愉悦的事来做,就乐意做,就愿意做好,就一定能做好。反之,学生一次卫生没有打扫干净,老师简单用打扫一周的卫生来惩罚这个学生,用罚款10元来罚款的方式惩罚这个学生。老师这种惩罚劳动、罚款的方法不妥,是不可取的。会遭成师生的紧张关系,发生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积怨久了会出问题,"20年后会扇耳光"的教训。
劳动是一种光荣的事,愉悦的事,不能作为惩罚的手段。再者罚款更不行,老师没有罚款的权力,老师罚款的款的去向,做何用?这是不行的,无论钱多钱少,都不行。
老师教书育人吗,教好你的书,育好你的人,育人的方法要得当,才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六年级的同学卫生没有搞好,老师可以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惩罚,但是如果罚搞几周卫生,而且罚钱,这样显然是不妥当的。
可以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老师耐心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严格的管理,但是管理一定要有度,一定要有理,一定要有利。
所谓有度就是适度,不能够超出他们心理承受的能力和范围,如果这个孩子在几周的时间以内一直在打扫卫生,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迷茫和痛苦的,即使他能够把卫生这个习惯改变了,在这几周的学习当中,他也有可能产生心理上的阴影或者是把学习给耽误了。
所谓的有理就是符合道理,符合人们的传统习惯,也符合法律的相关要求。学生犯错罚钱这个理由到底在哪里呢?老师的理由是学生犯错了,影响了班级的卫生,量化分低了,班主任老师的少了,这个钱少了是由什么造成的呢?是由你的失误给我造成的,所以说你先把这个钱补上。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去思考的话,那么一切问题就太简单了,拿钱就能摆平一切,没钱就要接受惩罚。教育成了行政管理,那么就失去了教育的味道和意义。
所谓有利,就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任何一个事情不能够仅仅图一时痛快,而胡乱的下决定。所作所为必须要看看是不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进步。惩罚学生值日,惩罚学生交钱,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灵的扭曲。解决了眼前的问题,而失去了孩子长远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合适的。你觉得呢?请理性回答,文明交流。
老师在管理班级中,都是不同方法,具体要看老师的出发点是什么。
一是如果只是想让这个同学长记性的话,无可非议,但罚钱确实有些不妥,但也有一定的效果。
二是看这个同学是初次马虎,还是多次卫生都存在问题,如果多次都存在问题,老师做法又只是想让他以后认真一些,老师的出发点无可非议。
三是总体看来劳动量大了点,虽不可取,但要看是个什么性格的孩子,但罚钱的方法确实不可取。
我们说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每一个班主任都会想方设法地去让班集体走向良性循环。因此每所学校都会针对各班进行记录、卫生的评比选拔,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六年级的孩子本身她的行为习惯都已经成熟,而这位女孩卫生却没有搞好。这就说明孩子的习惯出现了问题。我们再看老师的措施,应该说很不合理,首先罚款的行为本身是不合法的,虽然孩子的卫生丢了分数,但是孩子本身是没有钱的,因此,教师的罚款行为是不当的,是欠考虑的。
当我们分析了这个事情后,我们就会发现作为老师首先要懂法、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为人师表,是孩子们的模仿对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其次作为学生,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
因此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行为,从行为中去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早改进,才会有长足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整治教育乱象心得体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整治教育乱象心得体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