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接受过高等教育算人才吗?
仅仅拥有高学历并不足以证明一个人是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虽然拥有高学历,但他们的能力和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相反,一些没有高学历的人也能够成为人才。这些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实践、自学或工作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并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从社会学角度阐述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接受高等教育有助于个人发展。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学到专业知识,还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此外,高等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你想接受高等教育吗?为什么?
条件充足的话,当然要接受高等教育。
一方面高等教育深化专业技能的理论深度,拓宽学习者的眼界,训练学习者的思维,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养,更有利于开展实践工作。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这对个人发展,对社会进步都是有益的。
怎么回答十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接受高等教育?
我们很多时候抱怨,读书无用,大学毕业工作都找不到,待遇还不如农民工。现实情况是什么呢?大学生们不屑于做农民工的体力活,他们找的工作,都是脱离了体力劳动的工作。
我们的父辈很少有人读大学,虽然他们的社会经验很丰富,但你会发现,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很难与时俱进。没有太多文化,思考问题确实简单的多,也肤浅的多。
有人会反驳说,读书多了又怎么样,不是有一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吗?2005年,陆步轩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屠夫看世界》,在书中陆步轩自述人生,讲述自己是如何从一个北大毕业生在迷茫、失落中走向屠夫这条路的,他将生活的经历、体会及反思都写进了书中。2016年,陆步轩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北大屠夫》。在他新出版的这本书中,与前书最大的不同是他介绍了很多猪的种类以及教人们如何选购新鲜的猪肉,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
普通的屠夫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吗?
读大学吧,即使将来你只是一名卖肉的屠夫,你也会是一名与众不同的屠夫。
首先应该反问孩子:“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根据孩子的答案再反问:“怎样才能达成这样的生活”
这时候也许有的孩子会说:不读大学,也有很多收入高的工作,可以满足他的生活要求。比如……
那么我们来算一笔短期帐,不读大学可以做的高收入职业,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多少?去掉工作时间还剩多少时间可以享受你想要的那种生活?
再算一笔长期帐,不读大学,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哪里?有些工作不需要学历,往往也就很容易被代替!
抛开基础的物质需求,人类作为高智慧有感情需求的动物,不读大学,你的朋友层面,生活圈子,是否能满足你现在对生活的向往?
人不能用学历来评价孰优孰劣,人生却能!
十七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懵懂的时候,他们有很多的想法和自己对未来的理解。他们对父母的规划和大多数的跑都会有些话的怀疑。为什么要上大学,为什么要接受高等教育?是他们对将要独自面对的人生提出的第一个思考。我们要正确的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对症下药,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来分析下他们提出这个问题的真实心态。
颖子认为,这个问题是在两种心态下提出来的。
- 一是,他开始厌倦了每天枯燥的学习,刷题的高中生活,开始反思自己每天的付出究竟是否有意义。
十七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期逆反心理旺盛之时,学校老师和家长每天说的眼前好好读书,将来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会带来多么美好的生活这些话,听在他的脑海中是空洞的,不可捉摸的。而眼前的苦、眼前的累和比人还高的书本和试卷则是真实可感的压力。
他可能早已感到了厌倦,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有尽头,于是,他开始怀疑老师和家长们的话,开始思考自己每天起早摸黑的付出是否有意义。
- 二是,他感受到了高三学习的苦,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上理想大学的愿望,他更想用自己眼前的努力来获取更加美好的未来。也许,这个未来在他的心中已勾画了很多次,仿佛触手可及。可他,还是个孩子,小小的肩膀感觉累了。他要用更多的理由,和更好的对未来的描绘来坚定他拼搏的信念。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心态,我们应该有不同的回答和应对方式。
第一种心态,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我们难以预料的结果。
孩子在这种心态下提出了这个问题,预示着他有些难以承受当前学习生活的压力了。如果,我们这时还是说一些空洞的理论,勾画一些不可触摸的未来。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不理解他,还尊重他的苦,甚至于觉得老师和家长不爱他们了。
如果真是这样,孩子会开始厌烦学习,不相信老师和家长,慢慢地不再与老师与家长沟通。他会或者消极对待学习,或者干脆公开的以各种方式抵触学习。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定不要盲目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武断的让他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应对:
先给他一个轻轻的拥抱,让他感受到我们是爱他的,孩子在长辈的怀里往往能放下内心的芥蒂。
再让他放下手中的学业,带他到一个他喜欢的地方,坐下来,慢慢地聊聊生活,想办法让他敞开心扉,听他诉说。
这个过程中,不要轻易评说他的想法,我们只是要让他把心中的苦宣泄出来——倾听,是最好的疗伤手段。
孩子在宣泄过后,很多时候其实心里已经释然了。你要相信,他十七岁了,他已经能很好的管理自己了,只是一时的苦和累让他迷惘罢了。
这时,我们再与他一起分析,一起规划今后的人生。让他认识到,读大学能让他更多的丰富学识和人生。我们理解他眼前的苦,会和他共同承担。相信他就能很快的走出迷惘,而更坚定的走下去。
第二种心态,应对起来就简单多了。毕竟孩子心中方向是明确的,他就是累了,没别的想法。
我们要做的,就是带他稍微放松一下,给大脑放放假。再适当得给他喝点“心灵鸡汤”,打打鸡血,他很快就会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那我们怎么才知道孩子是哪一种心态呢?
我的经验是,平时多和孩子沟通。沟通时尽量别预设立场和结论,多听他说。他说的时候,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尊重他的心理感受。让孩子明白,你是他能说真话的朋友。
孩子向你说真话,那你自然就能知道他此时的心态了。他有什么心理问题自然也就一清二楚,那就对症下药就是了。
我的孩子马上就是十七岁了。以上言论,是我的经验之谈,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