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现代高等教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现代高等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高等教育书籍?
《高等教育简史》是我国专门论述高等效育发展历史的第一部书籍。它在丰富的史料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简明扼要地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各个历史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总结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了新中国发展高等款育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文字流畅,观点鲜明,适宜于各类高等学校的干部、教师、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师范院校的学生阅读。
高等教育学科的创始人?
高等教育学科开创者是潘懋元先生。
潘懋元
1920年8月生,广东汕头人
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
1951-1952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进修
1935年任小学兼课教师
1943年以勤工俭学任中学兼课教师和教务主任
1946年任厦门大学教育系助教并兼任附属小学校长
1962年任厦门大学教务处处长
1964年借调教育部工作
1978年任厦门大学副校长
1982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召集人
1984年任厦门大学顾问,兼任厦门大学高教所所长
1993年改任名誉所长
2000年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4年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当代教育名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特别贡献奖”。
创始人是潘懋元。
1956年,潘懋元先生和他的同事一起在厦门大学开设“高等学校教育学”课程,该课程首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被搬上课堂。
1978年,潘懋元先生在厦门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也就是如今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前身。
现代高等教育有哪些问题?
西方教育随着欧美工业革命和新技术革命的成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模式,由此现代教育实际上即西式教育。西方现代教育已经先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全球化的梦想,“西化”了几乎整个世界,甚至比科技还要成功。西方现代教育模式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教育模式,而且成为唯一正确的模式。从教育的阶段构成(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到课程建设;从专业设置到毕业典礼上的“标准礼服”,几乎整个世界都在套一个模式,教育地球村已经完全形成。而直面世界通行的西方教育模式,认真探究这一“理所当然”,不难发现,这种世界通用教育模式有许多十分严重的弊端,贬人为物、俗化教育和整齐划一是其中几个本质上的弊端,这在高等教育阶段尤为突出。
在奴隶社会,人分两等:主与奴;在资本主义阶段,人同木石,不过是资本家手里的物品或商品。如果说在“主奴”两分的奴隶社会,不平等是最大社会问题的话,那么在等级相对模糊的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物化”则是对人类和文明的极端亵渎。正如马克思所生动描述的,资产阶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它“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简言之,资本主义在把无限追逐物质利益合理化和天经地义化的同时,把精神的、物质的,理论的、实际的,自然的、人造的,艺术的、实用的,神、人,世上万事万物都低俗化为商品。如果说欧洲文艺复兴把人从上帝的“奴役”中解放了出来,使莎士比亚自豪地借哈姆莱特之口讴歌人的伟大:“人类是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行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那么在金钱主宰的社会里,人是一件任凭宰割的物品,一个为资本获取利润的工具,少有运用理性的空间,在金钱面前无力至极,刻意粉饰的面具下经常掩遮着一颗唯利是图的心,貌似高雅的举止流溢着贪欲和虚伪。在这一切被亵渎的事物中,高等教育是重灾区之一。
教育本是人类最重要也是最崇高的事业,她是对人类生存技能的传授,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手段,是人类一步一步远离其他物种,走向文明的支点所在,然而在人类越来越被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作为“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人类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是屠戮自然母亲,动物性极端膨胀的一种并不高级的动物,教育的目的从崇高的育人被贬低为训练合用的工具,以传承文明为本旨的教育已经成为物化人类的卵生器。在这样一种物欲横流的大氛围中,无论是那些玫瑰色的理想还是先人们锲而不舍的追求都显出无奈的苍白,这是我们的德育和思想工作无法行之有效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踌躇不前,难以有所突破的症结所在。
要想在高等教育改革上有质的飞跃,要想把教育的育人功能从根本上恢复,首先要正本清源:教育不是一种产业,而是独一无二的育人事业;教育不是提供服务,而是“植树造林”;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授业解惑,而首先是传道,传爱国之道,传爱人之道,传爱自然母亲之道。只有把传道和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的,把人作为人培养,而不是作为物品制造或作为商品生产,人的尊严得到复归,高等教育才能真正完成育人的本质功能,才能真正成为神圣的事业,高等教育改革之路才能通向辉煌。
西方现代高等教育的另一个根本弊端是整齐划一,重量轻质。设计出一定模式,进行批量加工和大规模生产是现当代资本主义得以成功的秘诀之一,然而这种秘诀并不是万能药,不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通用的,把它放之四海必然会产生恶性后果,高等教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各的个性特征,各有各的天赋和特长,正如不应该要求十个手指必须同样长一样,要求所有的人都必须由一个模子铸造成才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但现代高等教育正是套用资本主义的大生产模式,按统一标准和要求,批量生产所谓的“人才”。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西方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为一个成熟的模式,一个世界通行模式:高校的建构基本相同,专业的划分大致一样,课程的设置如出一辙,衡量“产品”的标准大同小异,连考试题目都在全球化。这样,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则无异于不同工厂,相同设备生产出的“标准构件”,可以放在资本主义大机器上使用或备用。令人遗憾、也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这种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根本就不是大千世界所需要的人才,而不过是为平面化的资本主义大市场无限扩张服务的工具。人被异化、物化成了产品,教育被贬低为产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高等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现代高等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